本文目录一览:
1.莎车民间艺人精彩演绎十二木卡姆
图片一:非遗刀郎木卡姆
由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联合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打造的《天籁之声》获得业内、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在民族音乐的创新和文化承袭上也推进到一个新高潮。在昨晚(3月16日)播出的第八期节目中,克尔曼、斯琴格日乐、张惠春、阿来、金润吉等民族音乐人再度对民族音乐的文化高度和渊源进行追溯,进一步挖掘了民族音乐的文化意义。
图片二:克尔曼
克尔曼携非遗继承人打造《楼兰传奇》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坚守民族音乐的地域性特色,深入发掘音乐背后的文化根基,是《天籁之声》舞台上不变的追求,也是民族音乐立足当代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天籁之声》第八期的节目中,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手克尔曼联手非遗传承人“木卡姆奇”,再次彰显了节目本身的文化诉求。
克尔曼在《天籁之声》节目的音乐表演贯穿着浓浓的民族地域色彩,本期的《楼兰传奇》他用维吾尔族传统的方式再次向经典音乐致敬。
“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05年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昨晚播出的《天籁之声》节目中,克尔曼带来家乡刀郎木卡姆艺人传承人“木卡姆奇”一起登上舞台,一发声就以原生态歌声和表演令观众感到深深的震撼,搭配上克尔曼沙哑的嗓音,一曲《楼兰传奇》带观众进入文化寻根之旅。乐评人邓柯对这次的表演给出了最为中肯的评价:“继承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然后加入很多现代的作曲技巧进行延伸再创作,克尔曼这首音乐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音乐。”
图片三:张惠春
非遗助力《天籁之声》 彰显文化自信
自《天籁之声》开播以来,便一直坚持着民族音乐上的创新和民族文化上的寻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也一再登上舞台。非遗是各民族一路走来留给世人的文化瑰宝,而能够在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如此频繁的见证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籁实属不易。正是这种坚守,《天籁之声》才被学术界、业内赞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在当代文化自信建设上一马当先。
图片四:金润吉
曾在第一期《天籁之声》节目中,haya乐团带来的蒙古族呼麦唱法就让人惊艳,呼麦是一个歌手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这种民族艺术是蒙古族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2009年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克尔曼将刀郎木卡姆搬上《天籁之声》舞台,两大“非遗”元素结合现代编曲和乐器,在《天籁之声》上演一场场视听盛宴。民族音乐人的使命从未淡忘,《天籁之声》对民族文化的探寻和传承从未止步!在民族音乐高度上不断创新,在民族文化内涵上不断追溯,这就是《天籁之声》立足当下综艺之流并不断出新的根本!
图片五:阿来
民族音乐寻根文化渊源,使命传承更迭有序!又将会有怎么样的传奇现身《天籁之声》?文化经典又将怎样震撼全场?敬请关注每周四晚21:10东南卫视、每周六晚21:00海峡卫视,《天籁之声》再续经典民乐!
2.我的生命沉浸在十二木卡姆中
又是一天车程十几个小时,前往麦盖提县
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对刀郞画乡没有多少期待,只是和田到喀什路程太远,需要在麦盖提住一晚再走,却不料被那些质朴的画作、悠远的木卡姆曲调的深深打动
沿途依旧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
天苍苍野茫茫,大风起兮人彷徨
路过昆仑山下的一座小城 - 叶城,大名鼎鼎的g219新藏公路的起点
此处零公里
念念不忘在乌尔禾吃的羊拐子抓饭,想着南疆纯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更正宗
谁知,太正宗了
乌尔禾是素油炒的,叶城是羊油炒的
不吃又怕少数民族同胞批评浪费,,,不说了,吞个面包压压
-------------
前方消息,有车队要经过,让我们停在路边
近百辆迷彩坦克,百多辆军用卡车、迷彩吉普,从我们大巴旁经过
真正的碾压!好像好多年不用感叹号了
黝黑的精廋的战士,有的目不斜视,有的向我们举手敬礼,有的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
大巴上的游客一阵阵欢呼
突然很感动,祖国,最可爱的人、威武雄壮、保家卫国、、、心底刷刷闪过
今天值了
--------------
刀郎画乡
世代不离农耕的刀郎人,农闲时用简易的绘画工具,勾勒出一幅幅质朴的绘画作品
差不多每三四家人中,就有一名能创作的绘画爱好者。刀郎画乡现有知名画家120余人,绘画爱好者1000余人,年创作农民画5000余幅
最喜欢这幅,没有经过绘画培训的人被没有经过绘画培训的人的画作中最本真的生命力深深打动
看着就开心
展厅除了画作,还有一些老物件,比如这个铁制的油灯
怎么瞧着那么眼熟,擦一下会跳出灯神的阿拉丁神灯,是不是就长这样?
很想试试,可惜隔着玻璃
----------
麦盖提县是叶尔羌河两岸刀郎文化的发祥地,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记录了刀郎人最久远的记忆
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两百年间,蒙古贵族掠夺贫民为奴,从事劳动、充实军队,刀郎人就产生于这些难民和奴隶
他们不堪忍受压迫,也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纷纷逃到叶尔羌河下游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聚在一起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就有了"刀郎"的称谓
在察合台时期,"刀郎"一词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
这位是当地政府认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据说现在只有他能把整套的木卡姆曲子唱下来
传承人家里的小型聚会
老人的儿子媳妇打起手鼓唱起歌
闻讯赶来的村干部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不懂他们传唱的故事,傻傻地看
只知道曲子里听不出喜悦,只有隐隐的沉重与沧桑,更象是生命的原始呐喊
直到来了这位大叔,舞技精湛,舞姿奔放,隐约可见年轻时的风采
所有的人才都绽开笑容
尤其是孩子们
听到过瘾处,主人送上蜜甜的西瓜
总觉得这手鼓那么象馕呢
南疆服务区不卖玉米,日日以馕为生,落下病了,看啥都象馕
再见,可爱的小男孩,未来的木卡姆传人
明天去喀什
3.非遗刀郎木卡姆震撼登场《天籁之声》再造文化高峰
图片一:非遗刀郎木卡姆
由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联合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打造的《天籁之声》获得业内、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在民族音乐的创新和文化承袭上也推进到一个新高潮。在昨晚(3月16日)播出的第八期节目中,克尔曼、斯琴格日乐、张惠春、阿来、金润吉等民族音乐人再度对民族音乐的文化高度和渊源进行追溯,进一步挖掘了民族音乐的文化意义。
图片二:克尔曼
克尔曼携非遗继承人打造《楼兰传奇》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坚守民族音乐的地域性特色,深入发掘音乐背后的文化根基,是《天籁之声》舞台上不变的追求,也是民族音乐立足当代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天籁之声》第八期的节目中,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手克尔曼联手非遗传承人“木卡姆奇”,再次彰显了节目本身的文化诉求。
克尔曼在《天籁之声》节目的音乐表演贯穿着浓浓的民族地域色彩,本期的《楼兰传奇》他用维吾尔族传统的方式再次向经典音乐致敬。
“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05年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昨晚播出的《天籁之声》节目中,克尔曼带来家乡刀郎木卡姆艺人传承人“木卡姆奇”一起登上舞台,一发声就以原生态歌声和表演令观众感到深深的震撼,搭配上克尔曼沙哑的嗓音,一曲《楼兰传奇》带观众进入文化寻根之旅。乐评人邓柯对这次的表演给出了最为中肯的评价:“继承了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然后加入很多现代的作曲技巧进行延伸再创作,克尔曼这首音乐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音乐。”
图片三:张惠春
非遗助力《天籁之声》 彰显文化自信
自《天籁之声》开播以来,便一直坚持着民族音乐上的创新和民族文化上的寻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也一再登上舞台。非遗是各民族一路走来留给世人的文化瑰宝,而能够在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如此频繁的见证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籁实属不易。正是这种坚守,《天籁之声》才被学术界、业内赞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在当代文化自信建设上一马当先。
图片四:金润吉
曾在第一期《天籁之声》节目中,haya乐团带来的蒙古族呼麦唱法就让人惊艳,呼麦是一个歌手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这种民族艺术是蒙古族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2009年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克尔曼将刀郎木卡姆搬上《天籁之声》舞台,两大“非遗”元素结合现代编曲和乐器,在《天籁之声》上演一场场视听盛宴。民族音乐人的使命从未淡忘,《天籁之声》对民族文化的探寻和传承从未止步!在民族音乐高度上不断创新,在民族文化内涵上不断追溯,这就是《天籁之声》立足当下综艺之流并不断出新的根本!
图片五:阿来
民族音乐寻根文化渊源,使命传承更迭有序!又将会有怎么样的传奇现身《天籁之声》?文化经典又将怎样震撼全场?敬请关注每周四晚21:10东南卫视、每周六晚21:00海峡卫视,《天籁之声》再续经典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