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文?什么是互文见义?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文句相关的词句里面,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可以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意思就讲不通了。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例如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3、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
互文见义的意思是什么
“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在近的上下文中,上文隐含着下文里出现的词语,下文隐含着上文里出现的词语,这样彼此渗透,相互补充。
互文见义常见于并列结构的四字短语中,如“朝晖夕阴”,“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在并列结构的成语中,文字在结构上呈现并列或对比的对称关系。
互文见义主要有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多句互文和隔句互文四类。所谓单句互文,就是互文手法出现在一句话中;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多句互文是指互文出现在多个相邻的句子中。
扩展资料
互文见义在古典诗歌中的修辞作用:
1、辞约义丰,扩大了诗句的容量。
2、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对偶互文与三句互文都要求对仗工稳,形成了整齐对称的结构美。
辛弃疾的《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三句互为对偶,形成鼎足对,运用历史典故表达深厚复杂的感情。“绿野”“平泉”“东山”分别指唐相裴度、李德裕和东晋宰相谢安退隐后所居之处。
这三句是互文见义,即“绿野、平泉、东山的风野、草木和歌酒”。辛弃疾用历史名相的隐栖之地的“风烟”“草木”“歌酒”来称颂韩南涧隐居信州,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什么是互文见义啊?
互文见义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 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用简明的话说,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互文大多由两个分勾组成,也有由一个句于或四个分句组成的。
http://bbs.uc.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207&fid=4327&tbid=1519
什么叫做“互文见(音“献”)义”?
互文见义详细解说 ——陆波(原创) 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是否仅仅是说主人下送客,客人上船而别呢?后面的诗句和课文中的插图,均说明主人和客人都上了船,举酒惜别时,忽闻琵琶悦耳之声
原来,此句是“主人客人下马,客人主人在船”的省略,这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是一种修辞手法,叫互文见(xiàn)义,就是有些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处在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或三个词语可以近义互释、异义互补,一句话,两三个词语或几个句子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互文见义,简称“互文”,又称“互体”
互文的形式,是由于受到古诗文句子字数的限制,或因格律、对偶、音节等原因,才常常把一个完整的意义拆开,分置在本句或对句中,但在翻译时,必须前后互相补充,彼此渗透,才能准确达意
在中学课本中,互文见义一般分三种情况出现
一.本句互见a. 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里“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其中的“水村山郭”应作“水乡、山村、傍水之城、依山之郭”解,即“(水 山)村”和“(水 山)郭”
b. 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泉香而酒洌”,应译为“泉味和酒味香甜,泉色和酒色清冽”
c. 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隘,长期出征万里的战士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二.对句互见 1.同义互见① 如《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在窗户下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上花黄
诗歌中分开说是为了显得舒缓有致
② 如《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迈着好看的迟缓的官步,在公府里潇洒地踱步
③ 如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汉之行,星汉日月之明,如浮游、包孕和生息于大海之中
这样翻译才能体现其磅礴壮观的气势
④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凶悍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庄的时候,到处叫喊、骚扰
⑤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
——冒着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
⑥ 如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率领着疲惫不堪且仅有几百人的队伍,转过身来攻打秦国
⑦ 如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⑧ 如《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
——于是精通了五经和六艺
⑨ 如《答李翊书》:处若忘,行若遗
——静处或行动时都好像遗忘可什么
⑩ 如《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都为利而往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从上面的翻译不难看出:同义互见的两个词可以互相解释,翻译时往往两词连用,如“遗忘”“贯通”“熙熙攘攘”“千万里”;或取其共同义,如“触”“犯”译为“冒着”,“受任”“奉命”译为“接受……的任务”,“率”“将”译为“率领”
2.异义互见11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12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13 如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14 如《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15 如《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天地啊!你不分好歹、颠倒贤愚,真不配做天地啊!从上面翻译可以看出:对于异义对应的句子,翻译时把两词连用即可,如“谈笑和来往的”“早晨和傍晚”“秦汉时”“枝枝叶叶”等
三.排句互见 1.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互文,意即为了准备出征装束而跑遍了四面八方,非确指在某市买了某物
名词解释 互文见义 ?
互文见义
hù
wén
jiàn
yì
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比如:
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说:
a和b都有c和d。这应该就是同文见义。“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