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籍三国名人:霍山县一人,霍邱县二人,舒城县三人)

何桢和司马炎的关系

君臣关系

266年司马炎篡曹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城,史称西晋,司马炎即西晋世祖

何桢是个文人,然后入朝成为司法的高级官员

公元272年,司马炎派何桢招降李恪平定刘猛叛乱

两个人是君臣关系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享国一百五十五年

安徽省六安市籍三国名人:霍山县一人,霍邱县二人,舒城县三人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分属扬州刺史部九江郡和庐江郡。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六安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九人。其中,霍山县一人,霍邱县二人,舒城县三人。

霍山县的三国名人名叫何桢。何桢,字元干,魏文帝曹丕时期步入仕途,魏明帝曹睿年间担任扬州别驾,随后又担任了弘农郡太守、幽州刺史、廷尉等职。西晋帝国建立后,何桢曾任尚书、光禄大夫。何桢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著有文集五卷,其中最为出名的作品为《许都赋》。

霍邱县的二位名人出自著名的丁氏家族,分别名为丁奉和丁封。丁奉,字承渊,早年加入东吴集团,先后在甘宁、陆逊、潘璋等东吴名将麾下效力。尽管丁奉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职务晋升的速度却远逊于其他将领。直到东吴首任皇帝孙权病逝时,丁奉也仅仅是一位偏将军。

东吴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其子孙亮继位。丁奉被晋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同年十一月,曹魏出动十五万大军向东吴发动进攻,两国交界的东兴地区成为曹军进攻的重点,司马昭率领的七万大军向东兴地区猛扑而来。为了粉碎曹魏的进攻,东吴太傅诸葛恪率领四万大军赶往东兴,丁奉也率部参战。

东吴大军出发不久,丁奉奉命率领将军唐咨、吕据及五千兵马迅速赶往徐塘地区。时值年底,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曹军将士认为丁奉不可能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发动进攻,便放松了警惕。丁奉抓住了对手的这一致命疏忽,率部发动突袭,一举将曹军击溃。此役也改变了东兴之战的战局。东吴大军乘胜追击,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战后,丁奉被晋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在随后的数年间,丁奉屡次击败曹军,被晋升为左将军。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9年),丁奉奉吴景帝孙休之命斩杀权臣孙綝,稳定了东吴国内局势,被封为大将军、左右都护,成为东吴大军统帅。东吴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丁封是丁奉的弟弟,亦为东吴大军将领,官至后将军。东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伐蜀之战打响,后主刘禅派人向东吴求援,丁封与将军孙异奉命进入汉水一带。不过,还没等到丁封能所部进入蜀汉,便得到了蜀汉亡国的消息,丁封只得率部返回东吴。数年后,丁封病逝。

与霍邱县名人一样,舒城县的三国名人也出自同一家族,他们便是汉末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周氏家族,分别名为周瑜、周循和周胤。周瑜,字公瑾,出身于世家大族,在江淮一带极具名望。周瑜少年时与孙策关系密切,并在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协助孙策统一江东六郡,为东吴集团的发展和壮大作出重要贡献。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仅十九岁的孙权执掌东吴集团,周瑜随即成为东吴大军统帅。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周瑜指挥若定,火烧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不久后,周瑜率部围攻江陵并最终夺取了荆州战略重地南郡。

对于刘备集团的迅猛发展,周瑜心存顾忌。他曾经多次向孙权提出限制刘备集团发展的建议,却均遭到了孙权的拒绝。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于巴丘。周循和周胤均为周瑜之子。周循官至骑都尉,并娶了孙权之女孙鲁班为妻,于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病逝。周胤曾担任兴业都尉,驻扎公安,此后因犯罪遭罢官,被流放至庐陵郡,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病故。

参考书籍:《三国志》

何桢的人物简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7年03月

籍贯: 河南省

职称: 教授,博导

单位: 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研究方向1: 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

研究方向2: 生产与运作管理

研究方向3: 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

简介:

1984-1988 天津大学管理工程系,本科1988-1991天津大学管理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97-2000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991-1994 天津大学管理工程系,助教

1994-1996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讲师

1996-200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1-至今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2001-2002 美国西伊利诺斯大学,fulbright 访问学者2002-至今 博士生导师

历史上谁是姓何的?写事迹

何桢:肇迹庐江,望族之首

何桢,字元干,庐江人,身材伟岸,仪表堂堂,有文学才干,作过幽州刺史,弘农太守,最后位至光禄大夫。何桢之子名何龛,魏国后将军;长孙何勖,车骑将军;少孙何恽,豫州刺史。

何 琦:字万伦,东晋庐江人,晋代三国论作者,其本是一个好古博学之士。可是为恐对母亲供养不适,就勉强当了一名县令。后来母亲去逝,他说:“所以仕者,实博利禄以供亲耳。今亲已卒,复何求焉。”於是罢官归野,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成为一代高士,同时他的孝行也传诵千古。

何准东晋庐江人曾任散骑侍郎。何澄和何法倪的父亲

何澄东晋庐江人,

澄字季玄,充弟准之第三子。孝武时为秘书郎,转丞,迁秘书监太常中护军,出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徵拜尚书。安帝即位,迁尚书左仆射,领本州大中正。元兴末,卒。义熙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何法倪(女)东晋人.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皇后,庐(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生于338年,其父为心地高洁的何准。

何尚之(382~4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霍山)人。

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何婧英(女)南朝南齐人,南齐前废帝萧昭业皇后.是庐江郡潜水县人,抚军将军何戢的女儿,母亲是山阴公主。

493年为南齐皇后,死于494年.被萧鸾所杀.

〖何佟之〗(449-502年)字士威,南朝庐江(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祖父何劭之,仕宋为员外散骑常侍。父何歆,在齐为奉朝请。佟之自幼好学《三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钻研经籍,手不释卷,所读《礼》论三百篇,都能大致背出。深受长于校勘古籍的尚书令王俭所推重,起为扬州从事,升为尚书祠部郎。齐明帝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领丹阳邑中正”。此时步兵校尉刘□、征士吴苞已死,京都大儒,只有佟之而已。南朝重视吉凶礼仪的规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都要由他依《礼》裁定,故名重于世。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年间,大杀宗室诸王,臣属人人自危,引起内乱。在此情况下,佟之常常召集儒生讲经论道,全力培养儒士。此时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一带)的雍州刺史萧衍带兵攻入建康,灭齐建梁,进为梁武帝。为巩固其统治。便大兴儒学,以佟之为尚书左丞。由于梁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便今佟之依据《礼》的规定,制定各种有关礼仪的制度,第二年死于位上,时年五十五岁。其所著文章及《礼义》百余篇。在其《戎服会哀议》中,主张穿戎服不能临丧,他举例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百官入临吊唁,都在宫门外脱去戎服,吊唁出外之后,才可穿戎服。在《丧未终不乐议》中,主张丧制不终,不能作乐。指出晋怀帝永嘉元年时,晋惠帝死后,何充对此已早有定议。虽然时代不同,依《礼》也都应如此。齐明帝建武二年,在其《泄哀议》中,提出在致哀时,天子应穿吊服升殿,群臣也同致哀感。哭吊之后,百官到宣德宫拜丧,还要到陵园哭吊,以表达追远敬慕之情。梁武帝天监年间,在其《祭服除绛□仪》中提出,自汉明帝永平二年,下令公卿的祭服要穿绛(大红色)□袜,以绛色为中衣的领和袖上镶边,以此表示赤心奉神的心情。他主张不必再穿绛裤,况且又不是先圣的成法,所以请求朝廷废除。这个建议,便被梁武帝采纳。关于在郊外祭祀所用器席等问题,主张用旧之后方可埋入地下。他在《郊坛器席议》中指出,根据《礼》法,所有祭器用旧则埋,现在用一次便埋入地下,这样不仅浪费,而且也于《礼》不合。其他如《社稷位向议》、《南北郊牲色议》、《景懿迁登新庙车服议》等,他都按《礼》提出自己的主张。其所著《礼义》,有的可在《南齐书·礼志》上、下或在《通典·礼典》中见到。清人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有辑佚。

何昌宇,字俨望,庐江灊人也。父何佟之,太常。 昌宇少而淹厚,为伯父司空尚之所遇。

何敬容(?~549) 字国礼。南朝梁庐江潜县(今霍山)人。

出身世家,20岁时,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入梁后,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杨州尚书、官至宰相。任吴郡太守时,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4年,治为天下第一。任宰相时,善理政,改变了宋以来崇尚玄学、清谈文义、不问政务的颓 废风气。后因妾弟费慧明夜盗官米,为其解脱,被劾免职。复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他被围于台城,次年卒。

何尚之,南朝宋庐江�(今庐江西南)人。元嘉十六年(439年)为丹阳尹,立宅南郊外,置玄学,聚生徒,全国名流学者慕名来游,称为南学。玄学列为学校科目,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首开其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刘�,南朝齐教育家,沛国相(今濉溪西北)人。齐高宗时曾拟任为国子博士,兼总明观祭酒,不就。博通五经,早年聚徒教授,常数十人,以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弟于中有不少名流学者。在中国古代哲学史、教育史上有深远影响的《神灭论》的著者范缜曾在其门下多年。尚之官历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中书令。位极显贵而恭敬谨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妄,与少时若两人,弟悠之义兴太守,二弟愉之新安太守,三弟翌之都官尚书,子何偃字仲弘,宦历丹阳丞、中书郎、吏部尚书。龚先人余荫,世以为荣,平生喜谈玄理,注有庄子逍遥篇传世。孙何戢字慧景,拜驸马都尉,历官司徒左长史,高帝时迁吏部尚书。

何尚之父何叔度,义熙中为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入宋为吴郡太守,恭谨谦洁,元嘉八年卒。

何 充:字次道,东晋,庐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祯,光禄大夫,祖何恽豫州刺史,父何睿安丰太守,成帝曰:“充风韵儒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官至吏部尚书、尚书令、左将军、出将入相,以社稷为己任。晚年性好释典,崇修佛寺。其弟准,位居宰辅,高尚寡欲,不以世出公卿门第,而视富贵如浮云。准子淡。官至南康太守,孙元度。西阳太守,次孙叔度太常卿尚书。

何充美容英姿,善能文章。东晋成帝时官任宰相;穆帝二岁即位,因年龄尚小,又与大臣庾冰共辅幼主。充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杜稷为己任。凡所选用提拔,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见《晋书?何充传》)

身居高位的何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居士。《晋书》「本传」说他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靡费巨亿而不吝惜,而亲友至於贫乏,则无所施遗,因此屡遭获讥於世。这与他的临朝有正,不以私恩为先是一致的。时人阮裕(阮籍族弟)同他开玩笑说:「卿志大宇宙,勇迈千古」。何充不明其意,问其缘故。阮裕解释说:「我图数千户郡尚未能得,卿图作佛,不亦大乎!」(同上)意指何充偏心沙门,忽视百姓。然而何充不以为然,一如既往,「持八关斋(注1),结会诵经,终生不倦。」(《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何充」条)

何充於佛教事业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以当权者的身分力主沙门不应向王者敬拜,维护了佛教的独立精神。成帝咸康六年(三四二年),中书监庾冰从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出发,上书提出沙门应当像普遍臣民一样向王者致敬。当时身为尚书令(即宰相)的何充与庾冰辩难,主张沙门不须向王者屈膝跪拜。对此何充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反对理由。第一,应当遵从先皇帝的旧制、故事,志当尊重佛教自身的律仪。他说,先祖武帝、明帝以「盛明革命」、「聪圣玄览」而称名,他们并没有要求沙门行屈膝礼,他们尊重沙门的善法,所以我们也不应当强迫沙门改变律仪,破坏佛法。第二,佛教和封建政治并不矛盾,佛教有利於王化,有利於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他说:..寻其(佛教)遗文,钻其要旨,五戒之禁,实助王化。」还说沙门「烧香咒愿,必先国家」,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希望国家隆盛,没有半点虚情或违背,於「王化」只能有利而无害。(以上见《弘明集》卷第十二「尚书令何充奏沙门不应尽敬」)由於何充等人的极力辩护,「沙门向王者致敬」一事终於没有得到实行。

何充的弟弟何准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高尚寡欢,不愿致仕为官。在为兄的影响下,一生「唯诵佛经,修营塔庙而已。」(见《晋书.何准传》)时人谢万把他们兄弟俩与当时同在朝廷的郗愔、郗昙兄弟相比并讥之曰:「二郗谄於道,二何佞於佛」(《晋书?何充传》)话虽不扬,却反映了他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注释】

1.八关斋:「关」是禁戒的意思。「八关斋」也称「八斋戒」,是八种戒行与一种斋法的合称。「八戒」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歌舞、不卧高广之床,「一斋」是不过中食。「八关斋」为出家和在家学佛弟子所共同遵守的戒律。(史向前 编著)

何偃

〔公元四一三年至四五八年〕字仲弘,庐江潜人,何尚之中子。生于晋安帝义熙九年,卒于宋武帝大明二年,年四十六岁。州辟仪曹从事。举秀才。元嘉中,位太子中庶子,历侍中,掌诏诰。时尚之为司空尚书令,偃居门下,父子并处机要,甚得时誉。孝武帝时,迁吏部尚书。与颜竣有隙,心不自安,遂得悸疾。孝武帝遇之厚,倍加治疗,始得瘥。时帝长女山阴公主爱倾一时,配偃子戢。及卒,帝为之哭伤不已,谥曰靖。偃好谈玄,曾注庄子逍遥篇,与文集十九卷,(《隋志注》作八卷,《两唐书志》作十六卷。此从《隋书志》)并行于世。

何戢(445-482)何偃的儿子,南朝南 齐人,抚军将军,驸马都尉。刘宋山阴公主的丈夫。南齐前废帝萧昭业皇后何婧英 的父亲。

何宪庐江人,南朝南齐时人。字子思,学识渊博,贯古通今,无论是皇家书库的藏书,还是民间散佚的书籍,凡见必读,决不遗漏。

何求,何胤 和何点 是三兄弟,何尚之 的孙子,合成何氏三高

何胤(公元446年—531年),字子季,南朝梁庐江潜(今安徽霍山)人,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年八十六岁。何胤好学,从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锺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起家齐秘书郎,出为建安太守。后入为太子中庶子,撰新礼。阴帝时,入山隐居以终。和曾任永安太守的其兄何求、曾为太子浩洗马的其弟何点,有感当时南朝政治黑暗,先后辞官归隐,漠视功名富贵,称为“何氏三高”,至今全国何氏宗族许多家庭大门仍贴“三高门第,四友人家”的春联。

何胤注百法论一卷,十二门论一卷,周易一卷,又作毛诗隐义十卷,毛诗总集六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行于世。

何之元(?一593),字世伯,庐江(今安徽霍山东北)人,南朝梁代史学家,曾任刺史与太守。著有《梁典》、《陈书》、《文苑英华》等。据江苏武进地方志记载,何之元世居庐江,其父(何)逊定居晋陵德胜门,遂为武进人。何之元好学有才思,受梁司空袁昂器重,历任五官椽、信义令、湘州刺史、中卫府参军等官职,晚年隐居晋陵(今武进何留墅)。当地人很推重这位风雅之士,便将他所住里巷(村落)称为“何墅”,又因位于古代留城附近,遂称何留墅。

何子平

何子平,庐江灊人也。曾祖楷,晋侍中。祖友,会稽王道子骠骑谘议参军。父子先,建安太守。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元嘉三十年,元凶弑逆,安东将军随王诞入讨,以为行参军。子平以凶逆灭理,普天同奋,故废己受职,事宁,自解。又除奉朝请,不就。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值大明末,东士饥荒,继以师旋,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避清凉,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雨日,兄子伯兴采伐茅竹,欲为葺治,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旌赏。泰始六年,为营冢椁。子平居丧毁甚,困瘠逾久,及至免丧,支体殆不相属。幼持操检,敦厉名行,虽处暗室,如接大宾。学义坚明,处之以默,安贫守善,不求荣进,好退之士,弥以贵之。顺帝升明元年,卒,时年六十。

史臣曰:汉世士务治身,故忠孝成俗,至乎乘轩服冕,非此莫由。晋、宋以来,风衰义缺,刻身厉行,事薄膏腴。若夫孝立闺庭,忠被史策,多发沟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声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

何子平居住在会稽,从小就有志向品行,受到乡里人的称赞。扬州征召他任从事史,每月的俸禄是白米,他总是卖掉白米买小米和麦子。有人问他:“这样做得利并不多,何必要这么麻烦呢?”何子平说:“父母在家,不能经常吃到米,我怎忍心独自享用白米。”每当有人送点新鲜的菜肴,如果不能寄到家中,他就不肯接受。母亲本来是偏房,户口注册有违真实,年龄还没到奉养期限,可户口册上的年龄已满八十,何子平只好解职回家奉养。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任州上纲,对他说:“令堂年龄实际上没有八十,关系密切的人和故交都知道,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公家只相信户口册,户籍上的年龄到了,就应当在家奉养父母,怎会允许因为实际年龄未满,随意冒领俸禄。况且回家奉养的要求又切合我个人的心愿。”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向县里求得俸禄,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觊之更加器重他。回家之后,全身心劳作,来使奉养充足。后来被任命为吴郡海虞县令,所得俸禄只用来奉养母亲一人,妻子儿女不占一丝一毫。有人对他过于节俭表示怀疑,子平说:“俸禄本来就应用在奉养亲人上,而不应用在自己身上。”问的人惭愧地离开了。母亲去世了他就辞去了官职,哀伤过度超过了礼数,每当跺脚痛哭,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何伦字宗道,号东山,明江山(今属浙江省)人,事亲至孝。相传一天晚上有小偷到他家偷东西,他发觉之后也没有声张,在小偷要把他家做饭用的锅偷走时,他这才说:“请你把锅留下,以便我明天早晨能做饭给母亲吃。”小偷很惭愧,就把所偷的东西都还给了他。又有记载说他居丧哀毁逾礼,忌日涕泣如初丧。可以称得上是旧时孝子的典型。此篇凡分孝亲敬长之规、隆师亲友之规、待人接物之规、鞠育教养之规、读书写字之规、出处进退之规、节义勤俭之规、饮食服御之规、量度权衡之规、撑持门户之规、保守身家之规十一类,其下或又分为数条,包括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

何进 - 简明历史传记

何进字遂高,异母女选入宫廷,有宠于灵帝,进受职郎中。继而升虎贲中郎将。光

和年间,何贵人被封为皇后,何进升任侍中,为河南尹。后黄巾起义,何进为大将

军,总镇京师,因及时发现并镇压了马元义的革命活动,被封为慎侯。

为张大威望,何进请灵帝在京师讲武结营,置西园禁军校尉。灵帝驾崩后,蹇硕谋

诛进而立皇子刘协,未果,反被进诛。何进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为己所用。

自此独揽大权。然而何进不纳陈琳之谏,多结外镇军阀,翘首京师,谋诛宦竖。终

于事泄,被张让等先下手为强,遭杀身之祸。

何晏(约193~249)

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娶魏金乡公主。为人好色,服饰拟於太子,被魏文帝曹丕所憎,称其为“假子”,未授官职。明帝以其浮华,亦抑之。仅授冗官。正始年间(240~248)曹爽秉政,何晏党附爽,因而累官侍中、吏部尚书,典选举,爵列侯,仗势专政,后为司马懿所杀。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与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由此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学说。还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累於物,也不复应物,因此主“圣人无情”说,即认为圣人可完全不受外物影响,而是以“无为”为体。在思想上重“自然”而轻“名教”,与其仗势专权的实际行为多相乖违,故当时的名士傅嘏说他是“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其主要著作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论语集解》等,现在较完整存在的只有《论语集解》。

《晋书》卷九十七 列传第六十七

◎四夷

△东夷〔夫馀国 马韩 辰韩 肃慎氏 倭人 裨离等十国〕

△西戎〔吐谷浑 焉耆国 龟兹国 大宛国 康居国 大秦国〕

△南蛮〔林邑 扶南〕△北狄 匈奴

夫恢恢乾德,万类之所资始。荡荡坤仪,九区之所均载。考羲轩于往统,肇承天而理物。讯炎昊于前辟,爰制地而疏疆。袭冠带以辨诸华,限要荒以殊遐裔,区分中外,其来尚矣。九夷八狄,被青野而亘玄方。七戎六蛮,绵西宇而横南极。繁种落,异君长,遇有道则时遵声教,钟无妄则争肆虔刘,趋扇风尘,盖其常性也。详求遐议,历选深谟,莫不待以羁縻,防其猾夏。

武帝受终衰魏,廓境全吴,威略既申,招携斯广,迷乱华之议,矜来远之名,抚旧怀新,岁时无怠,凡四夷入贡者,有二十三国。既而惠皇失德,中宗迁播,凶徒分据,天邑倾沦,朝化所覃,江外而已,賝贡之礼,于兹殆绝,殊风异俗,所未能详。故采其可知者,为之传云。北狄窃号中壤,备于载记。在其诸部种类,今略书之。

东夷,夫馀国、马韩、辰韩、肃慎氏、倭人、裨离等十国。

夫馀国,在玄菟北千馀里,南接鲜卑,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户八万,有城邑宫室,地宜五谷。其人强勇,会同揖让之仪有似中国。其出使,乃衣锦罽,以金银饰腰。其法,杀人者死,没入其家。盗者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若有军事,杀牛祭天,以其蹄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死者以生人殉葬,有椁无棺。其居丧,男女皆衣纯白,妇人著布面衣,去玉佩。出善马及貂豽、美珠,珠大如酸枣。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被破。其王印文称“秽王之印”。国中有古秽城,本秽貃之城也。

武帝时,频来朝贡,至太康六年,为慕容廆所袭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帝为下诏曰“夫馀王世守忠孝,为恶虏所灭,甚愍念之。若其遗类足以复国者,当为之方计,使得存立”有司奏护东夷校尉鲜于婴不救夫馀,失于机略。诏免婴,以何龛代之。明年,夫馀后王依罗遣诣龛,求率见人还复旧国。仍请援。龛上列,遣督邮贾沈以兵送之。廆又要之于路,沈与战,大败之,廆众退,罗得复国。尔后每为廆掠其种人,卖于中国。帝愍之,又发诏以官物赎还,下司、冀二州,禁市夫馀之口。

韩种有三: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辰韩在带方南,东西以海为限。

马韩居山海之间,无城郭,凡有小国五十六所,大者万户,小者数千家,各有渠帅。俗少纲纪,无跪拜之礼。居处作土室,形如冢,其户向上,举家共在其中,无长幼男女之别。不知乘牛马,畜者但以送葬。俗不重金银锦罽,而贵璎珠,用以缀衣或饰发垂耳。其男子科头露紒,衣布袍,履草屩,性勇悍。国中有所调役,及起筑城隍,年少勇健者皆凿其背皮,贯以大绳,以杖摇绳,终日欢呼力作,不以为痛。善用弓楯矛橹,虽有斗争攻战,而贵相屈服。俗信鬼神,常以五月耕种毕,群聚歌舞以祭神。至十月农事毕,亦如之。国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谓为天君。又置别邑,名曰苏涂,立大木,悬铃鼓。其苏涂之义,有似西域浮屠也,而所行善恶有异。

武帝太康元年、二年,其主频遣使入贡方物,七年、八年、十年,又频至。太熙元年,诣东夷校尉何龛上献。咸宁三年复来,明年又请内附。

辰韩在马韩之东,自言秦之亡人避役入韩,韩割东界以居之,立城栅,言语有类秦人,由是或谓之为秦韩。初有六国,后稍分为十二,又有弁辰,亦十二国,合四五万户,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辰韩常用马韩人作主,虽世世相承,而不得自立,明其流移之人,故为马韩所制也。地宜五谷,俗饶蚕桑,善作缣布,服牛乘马。其风俗可类马韩,兵器亦与之同。初生子,便以石押其头使扁。喜舞,善弹瑟,瑟形似筑。

武帝太康元年,其王遣使献方物。二年复来朝贡,七年又来。

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馀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其土界广袤数千里,居深山穷谷,其路险阻,车马不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父子世为君长。无文墨,以言语为约。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无牛羊,多畜猪,食其肉,衣其皮,绩毛以为布。有树名雒常,若中国有圣帝代立,则其木生皮可衣。无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坐则箕踞,以足挟肉而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暖。土无盐铁,烧木作灰,灌取汁而食之。俗皆编发,以布作襜,径尺馀,以蔽前后。将嫁娶,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致礼娉之。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死者其日即葬之于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性凶悍,以无忧哀相尚。父母死,男子不哭泣,哭者谓之不壮。相盗窃,无多少皆杀之,故虽野处而不相犯。有石砮,皮骨之甲,檀弓三尺五寸,楛矢长尺有咫。其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

周武王时,献其楛矢、石砮。逮于周公辅成王,复遣使入贺,尔后千馀年,虽秦汉之盛,莫之致也。及文帝作相,魏景元末,来贡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属。魏帝诏归于相府,赐其王傉鸡锦罽、绵帛。至武帝元康初,复来贡献。元帝中兴,又诣江左贡其石砮。至成帝时,通贡于石季龙,四年方达。季龙问之,答曰“每候牛马向西南眠者三年矣,是知有大国所在,故来一云。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地多山林,无良田,食海物。旧有百余小国相接,至魏时,有三十国通好。户有七万。男子无大小,悉黥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又言上古使诣中国,皆自称大夫。昔夏少康之子封于会稽,继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今倭人好沈没取鱼,亦文身以厌水禽。计其道里,当会稽东冶之东。其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妇人衣如单被,穿其中央以贯头,而皆被发徒跣。其地温暖,俗种禾稻纻麻而蚕桑织绩。土无牛马,有刀楯弓箭,以铁为镞。有屋宇,父母兄弟卧息异处。食饮用俎豆。嫁娶不持钱帛,以衣迎之。死有棺无椁,封土为冢。初丧,哭泣,不食肉。已葬,举家入水澡浴自洁,以除不祥。其举大事,辄灼骨以占吉凶。不知正岁四节,但计秋收之时以为年纪。人多寿百年,或八九十。国多妇女,不淫不妒。无争讼,犯轻罪者没其妻孥,重者族灭其家。旧以男子为主。汉末,倭人乱,攻伐不定,乃立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

宣帝之平公孙氏也,其女王遣使至带方朝见,其后贡聘不绝。及文帝作相,又数至。泰始初,遣使重译入贡。

裨离国在肃慎西北,马行可二百日,领户二万。养云国去裨离马行又五十日,领户二万。寇莫汗国去养云国又百日行,领户五万馀。一群国去莫汗又百五十日,计去肃慎五万馀里。其风俗土壤并未详。

泰始三年,各遣小部献其方物。至太熙初,复有牟奴国帅逸芝惟离、模卢国帅沙支臣芝、于离末利国帅加牟臣芝、蒲都国帅因末、绳余国帅马路、沙楼国帅钐加,各遣正副使诣东夷校尉何龛归化。

西戎,吐谷浑、焉耆国、龟兹国、大宛国、康居国、大秦国、吐谷浑、吐延、叶延、辟奚、视连、视罴、树洛干。

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涉归卒,廆嗣位,而二部马斗,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于是遂行。廆悔之,遣其长史史那楼冯及父时耆旧追还之。吐谷浑曰“先公称卜筮之言,当有二子克昌,祚流后裔。我卑庶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所启乎。诸君试驱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矣”楼冯遣从者二千骑,拥马东出数百步,辄悲鸣西走。如是者十馀辈,楼冯跪而言曰“此非人事也”遂止。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岁暮穷思,常歌之。

吐谷浑谓其部落曰“我兄弟俱当享国,廆及曾玄才百馀年耳。我玄孙已后,庶其昌乎”于是乃西附阴山。属永嘉之乱,始度陇而西,其后子孙据有西零已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然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其官置长史、司马、将军,颇识文字。其男子通服长裙,帽或戴幂?。妇人以金花为首饰,辫发萦后,缀以珠贝。其婚姻,富家厚出娉财,窃女而去。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诸嫂。丧服制,葬讫而除。国无常税,调用不给,辄敛富室商人,取足而止。杀人及盗马者罪至死,他犯则征物以赎。地宜大麦,而多蔓菁,颇有菽粟。出蜀马、牦牛。西北杂种谓之为阿柴虏,或号为野虏焉。吐谷浑年七十二卒,有子六十人,长曰吐延,嗣。

吐延身长七尺八寸,雄姿魁杰,羌虏惮之,号曰项羽。性俶傥不群,尝慷慨谓其下曰“大丈夫生不在中国,当高光之世,与韩、彭、吴、邓并驱中原,定天下雌雄,使名垂竹帛,而潜窜穷山,隔在殊俗,不闻礼教于上京,不得策名于天府,生与麋鹿同群,死作毡裘之鬼,虽偷观日月,独不愧于心乎”性酷忍,而负其智,不能恤下,为羌酋姜聪所刺。剑犹在其身,谓其将纥拔泥曰“竖子刺吾,吾之过也,上负先公,下愧士女。所以控制诸羌者,以吾故也。吾死之后,善相叶延,速保白兰”言终而卒。在位十三年,有子十二人,长子叶延嗣。

叶延年十岁,其父为羌酋姜聪所害,每旦缚草为姜聪之象,哭而射之,中之则号泣,不中则瞋目大呼。其母谓曰“姜聪,诸将已屠鲙之矣,汝何为如此”叶延泣曰“诚知射草人不益于先仇,以申罔极之志耳”性至孝,母病,五日不食,叶延亦不食。长而沈毅,好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司马薄洛邻曰“臣等不学,实未审三皇何父之子,五帝谁母所生”延曰“自羲皇以来,符命玄象昭言著见,而卿等面墙,何其鄙哉。语曰夏虫不知冬冰,良不虚也”又曰“《礼》云公孙之子得以王父字为氏,吾祖始自昌黎光宅于此,今以吐谷浑为氏,尊祖之义也”在位二十三年卒,年三十三。有子四人,长子辟奚嗣。

辟奚性仁厚慈惠。初闻苻坚之盛,遣使献马五十匹,金银五百斤。坚大悦,拜为安远将军。时辟奚三弟皆专恣,长史钟恶地恐为国害,谓司马乞宿云曰“昔郑庄公、秦昭王以一弟之宠,宗祀几倾,况今三孽并骄,必为社稷之患。吾与公忝当元辅,若获保首领以没于地,先君有问,其将何辞。吾今诛之矣”宿云请白辟奚,恶地曰“吾王无断,不可以告”于是因群下入觐,遂执三弟而诛之。辟奚自投于床,恶地等奔而扶之,曰“臣昨梦先王告臣云:三弟将为逆乱,汝速除之。臣谨奉先王之命矣”辟奚素友爱,因恍惚成疾,谓世子视连曰“吾祸灭同生,何以见之于地下。国事大小,汝宜摄之,吾馀年残命,寄食而已”遂以忧卒。在位二十五年,时年四十二。有子六人,视连嗣。

视连既立,通聘于乞伏乾归,拜为白兰王。视连幼廉慎有志性,以父忧卒,不知政事,不饮酒游田七年矣。钟恶地进曰“夫人君者,以德御世,以威齐众,养以五味,娱以声色。此四者,圣帝明王之所先也,而公皆略之。昔昭公俭啬而丧,偃王仁义而亡,然则仁义所以存身,亦所以亡己。经国者,德礼也。济世者,刑法也。二者或差,则纲维失绪。明公奕叶重光,恩结西夏,虽仁孝发于天然,犹宜宪章周孔,不可独追徐偃之仁,使刑德委而不建”视连泣曰“先王追友于之痛,悲愤升遐,孤虽纂业,尸存而已。声色游娱,岂所安也。纲维刑礼,付之将来”临终,谓其子视罴曰“我高祖吐谷浑公常言子孙必有兴者,永为中国之西藩,庆流百世。吾已不及,汝亦不见,当在汝之子孙辈耳”在位十五年而卒。有二子,长曰视罴,少曰乌纥堤。

视罴性英果,有雄略,尝从容谓博士金城骞苞曰“《易》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先王以仁宰世,不任威刑,所以刚柔靡断,取轻邻敌。当仁不让,岂宜拱默者乎。今将秣马厉兵,争衡中国,先生以为何如”苞曰“大王之言,高世之略,秦陇英豪所愿闻也”于是虚襟抚纳,众赴如归。乞伏乾归遣使拜为使持节、都督龙涸已西诸军事、沙州牧、白兰王。视罴不受,谓使者曰“自晋道不纲,奸雄竞逐,刘、石虐乱,秦、燕跋扈,河南王处形胜之地,宜当纠合义兵,以惩不顺,奈何私相假署,拟僭群凶。寡人承五祖之休烈,控弦之士二万,方欲扫氛秦陇,清彼沙凉,然后饮马泾渭,戮问鼎之竖,以一丸尼封东关,闭燕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终不能如季孟、子阳妄自尊大。为吾白河南王,何不立勋帝室,策名王府,建当年之功,流芳来叶邪”乾归大怒,然惮其强,初犹结好,后竟遣众击之。视罴大败,退保白兰。在位十一年,年三十三卒。子树洛干年少,传位于乌纥堤。

乌纥堤一名大孩,性软弱,耽酒淫色,不恤国事。乞伏乾归之入长安也,乌纥堤屡抄其境。乾归怒,率骑讨之。乌纥堤大败,亡失万馀口,保于南凉,遂卒于胡国。在位八年,时年三十五。视罴之子树洛干立。

树洛干九岁而孤,其母念氏聪惠有姿色,乌纥堤妻之,有宠,遂专国事。洛干十岁便自称世子,年十六嗣位,率所部数千家奔归莫何川,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化行所部,众庶乐业,号为戊寅可汗,沙漒杂种莫不归附。乃宣言曰“孤先祖避地于此,暨孤七世,思与群贤共康休绪。今士马桓桓,控弦数万,孤将振威梁益,称霸西戎,观兵三秦,远朝天子,诸君以为何如”众咸曰“此盛德之事也,愿大王自勉”乞伏乾归甚忌之,率骑二万,攻之于赤水。树洛干大败,遂降乾归,乾归拜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又以其弟吐护真为捕虏将军、层城都尉。其后屡为乞伏炽磐所破,又保白兰,惭愤发病而卒。在位九年,时年二十四。炽磐闻其死,喜曰“此虏矫矫,所谓有豕白蹄也”有子四人,世子拾虔嗣。其后世嗣不绝。

焉耆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里,其地南至尉犁,北与乌孙接,方四百里。四面有大山,道险隘,百人守之,千人不过。其俗丈夫翦发,妇人衣襦,著大袴。婚姻同华夏。好货利,任奸诡。王有侍卫数十人,皆倨慢无尊卑之礼。

武帝太康中,其王龙安遣子入侍。安夫人狯胡之女,妊身十二月,剖胁生子,曰会,立之为世子。会少而勇杰,安病笃,谓会曰“我尝为龟兹王白山所辱,不忘于心。汝能雪之,乃吾子也”及会立,袭灭白山,遂据其国,遣子熙归本国为王。会有胆气筹略,遂霸西胡,葱岭以东莫不率服。然恃勇轻率,尝出宿于外,为龟兹国人罗云所杀。

其后张骏遣沙州刺史杨宣率众疆理西域,宣以部将张植为前锋,所向风靡。军次其国,熙距战于贲仑城,为植所败。植时屯铁门,未至十馀里,熙又率众先要之于遮留谷。植将至,或曰“汉祖畏于柏人,岑彭死于彭亡,今谷名遮留,殆将有伏”植单骑尝之,果有伏发。植驰击败之,进据尉犁,熙率群下四万人肉袒降于宣。吕光讨西域,复降于光。及光僭位,熙又遣子入侍。

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

武帝太康中,其王遣子入侍。惠怀末,以中国乱,遣使贡方物于张重华。苻坚时,坚遣其将吕光率众七万伐之,其王白纯距境不降,光进军讨平之。

大宛西去洛阳万三千三百五十里,南至大月氏,北接康居,大小七十馀城。土宜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人皆深目多须。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镮为娉,又以三婢试之。不男者绝婚。奸淫有子,皆卑其母。与人马乘不调坠死者,马主出敛具。善市贾,争分铢之利,得中国金银,辄为器物,不用为币也。

太康六年,武帝遣使杨颢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蓝庾卒,其子摩之立,遣使贡汗血马,

康居国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与粟弋、伊列邻接。其王居苏薤城。风俗及人貌、衣服略同大宛。地和暖,饶桐柳蒲陶,多牛羊,出好马。泰始中,其王那鼻遣使上封事,并献善马。

大秦国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有城邑,其城周回百馀里。屋宇皆以珊瑚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其王有五宫,其宫相去各十里,每旦于一宫听事,终而复始。若国有灾异,辄更立贤人,放其旧王,被放者亦不敢怨。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其土多出金玉宝物、明珠、大贝,有夜光璧、骇鸡犀及火浣布,又能刺金缕绣及积锦缕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之一。安息、天竺人与之交市于海中,其利百倍。邻国使到者,辄廪以金钱。途经大海,海水咸苦不可食,商客往来皆赍三岁粮,是以至者稀少。

汉时都护班超遣掾甘英使其国,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若汉使不恋父母妻子者,可入”英不能渡。武帝太康中,其王遣使贡献。

南蛮,林邑、扶南。

林邑国本汉时象林县,则马援铸柱之处也,去南海三千里。后汉末,县功曹姓区,有子曰连,杀令自立为王,子孙相承。其后王无嗣,外孙范熊代立。熊死,子逸立。其俗皆开北户以向日,至于居止,或东西无定。人性凶悍,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闲平地。四时暄暖,无霜无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女嫁之时,著迦盘衣,横幅合缝如井栏,首戴宝花。居丧翦鬓谓之孝,燔尸中野谓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缨络,每听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

自孙权以来,不朝中国。至武帝太康中,始来贡献。咸康二年,范逸死,奴文纂位。文,日南西卷县夷帅范椎奴也。尝牧牛涧中,获二鲤鱼,化成铁,用以为刀。刀成,乃对大石嶂而咒之曰“鲤鱼变化,冶成双刀,石嶂破者,是有神灵”进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怀之。随商贾往来,见上国制度,至林邑,遂教逸作宫室、城邑及器械。逸甚爱信之,使为将。文乃谮逸诸子,或徙或奔。及逸死,无嗣,文遂自立为王。以逸妻妾悉置之高楼,从己者纳之,不从者绝其食。于是乃攻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单等诸国,并之,有众四五万人。遣使通表入贡于帝,其书皆胡字。至永和三年,文率其众攻陷日南,害太守夏侯览,杀五六千人,余奔九真,以览尸祭天,铲平西卷县城,遂据日南。告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

初,徼外诸国尝赍宝物自海路来贸货,而交州刺史、日南太守多贪利侵侮,十折二三。至刺史姜壮时,使韩戢领日南太守,戢估较太半,又伐船调枹,声云征伐,由是诸国恚愤。且林邑少田,贪日南之地,戢死绝,继以谢擢,侵刻如初。及览至郡,又耽荒于酒,政教愈乱,故被破灭。

既而文还林邑。是岁,朱蕃使督护刘雄戍于日南,文复攻陷之。四年,文又袭九真,害士庶十八九。明年,征西督护滕畯率交广之兵伐文于卢容,为文所败,退次九真。其年,文死,子佛嗣。

升平末,广州刺史滕含率众伐之,佛惧,请降,含与盟而还。至孝武帝宁康中,遣使贡献。至义熙中,每岁又来寇日南、九真、九德等诸郡,杀伤甚众,交州遂致虚弱,而林邑亦用疲弊。

佛死,子胡达立,上疏贡金盘碗及金钲等物。

扶南西去林邑三千馀里,在海大湾中,其境广袤三千里,有城邑宫室。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性质直,不为寇盗,以耕种为务,一岁种,三岁获。又好雕文刻镂,食器多以银为之,贡赋以金银珠香。亦有书记府库,文字有类于胡。丧葬婚姻略同林邑。

其王本是女子,字叶柳。时有外国人混溃者,先事神,梦神赐之弓,又教载舶入海。混溃旦诣神祠,得弓,遂随贾人泛海至扶南外邑。叶柳率众御之,混溃举弓,叶柳惧,遂降之。于是混溃纳以为妻,而据其国。后胤衰微,子孙不绍,其将范寻复世王扶南矣。

武帝泰始初,遣使贡献。太康中,又频来。穆帝升平初,复有竺旃檀称王,遣使贡驯象。帝以殊方异兽,恐为人患,诏还之。北狄,匈奴。

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匈奴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世世自相君臣,不禀中国正朔。夏曰:薰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其强弱盛衰、风俗好尚区域所在,皆列于前史。

前汉末,匈奴大乱,五单于争立,而呼韩邪单于失其国,携率部落,入臣于汉。汉嘉其意,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馀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呼韩邪感汉恩,来朝,汉因留之,赐其邸舍,犹因本号,听称单于,岁给绵绢钱谷,有如列侯。子孙传袭,历代不绝。其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多历年所,户口渐滋,弥漫北朔,转难禁制。后汉末,天下骚动,群臣竞言胡人猥多,惧必为寇,宜先为其防。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众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魏末,复改帅为都尉。其左部都尉所统可万馀落,居于太原故兹氏县。右部都尉可六千馀落,居祁县。南部都尉可三千馀落,居蒲子县。北部都尉可四千馀落,居新兴县。中部都尉可六千馀落,居大陵县。

武帝践阼后,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难等二万馀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泰始七年,单于猛叛,屯孔邪城。武帝遣娄侯何桢持节讨之。桢素有志略,以猛众凶悍,非少兵所制,乃潜诱猛左部督李恪杀猛,于是匈奴震服,积年不敢复反。其后稍因忿恨,杀害长史,渐为边患。侍御史西河郭钦上疏曰“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帝不纳。至太康五年,复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七年,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凡十万馀口,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明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牛二万二千头,羊十万五千口,车庐什物不可胜纪,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纳之。

北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种、鲜支种、寇头种、乌谭种、赤勒种、捍蛭种、黑狼种、赤沙种、郁鞞种、萎莎种、秃童种、勃蔑种、羌渠种、贺赖种、钟跂种、大楼种、雍屈种、真树种、力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领诸种。其国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左奕蠡王、右奕蠡王、左於陆王、右于陆王、左渐尚王、右渐尚王、左朔方王、右朔方王、左独鹿王、右独鹿王、左显禄王、右显禄王、左安乐王、右安乐王、凡十六等,皆用单于亲子弟也。其左贤王最贵,唯太子得居之。其四姓,有呼延氏、卜氏、兰氏、乔氏。而呼延氏最贵,则有左日逐、右日逐,世为辅相。卜氏则有左沮渠、右沮渠。兰氏则有左当户、右当户。乔氏则有左都侯、右都侯。又有车阳、沮渠、余地诸杂号,犹中国百官也。其国人有綦毋氏、勒氏、皆勇健,好反叛。武帝时,有骑督綦毋伣邪伐吴有功,迁赤沙都尉。

惠帝元康中,匈奴郝散攻上党,杀长吏,入守上郡。明年,散弟度元又率冯翊、北地羌胡攻破二郡。自此已后,北狄渐盛,中原乱矣。

史臣曰:夫宵形禀气,是称万物之灵,系土随方,乃有群分之异。蹈仁义者为中寓,肆凶犷者为外夷,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夷狄之徒,名教所绝,窥边侯隙,自古为患,稽诸前史,凭陵匪一。轩皇北逐,唐帝南征,殷后东戡,周王西狩,皆所以御其侵乱也。嬴刘之际,匈奴最强。元成之间,呼韩委质,汉嘉其节,处之中壤。历年斯永,种类逾繁,舛号殊名,不可胜载。爰及泰始,匪革前迷,广辟塞垣,更招种落,纳萎莎之后附,开育鞠之新降,接帐连韝,充郊掩甸。既而沸唇成俗,鸣镝为群,振鸮响而挻灾,恣狼心而逞暴。何桢纵策,弗沮于奸萌。郭钦驰疏,无救于妖渐。未环星纪,坐倾都邑,黎元涂地,凶族滔天。迹其所由,抑武皇之失也。吐谷浑分绪伪燕,远辞正嫡,率东胡之馀众,掩西羌之旧宇,纲疏政暇,地广兵全,廓万里之基,贻一匡之训,弗忘忠义,良可嘉焉。吐延夙标宏伟,见方于项籍,始遵朝化,遽夭于姜聪,高节不群,亦殊藩之秀也。叶延至孝,寄新哀于射草。辟奚深友,迈古烈于分荆。视连蒸蒸,光奉先之义。视罴矫矫,蕴经时之略。洛干童幼,早擅英规,未骋雄心,先摧凶手,奉顺者必败,岂天亡晋乎。且浑廆连枝,生自边极,各谋孙而翼子,咸革裔而希华。廆胤奸凶,假凤图而窃号,浑嗣忠谨,距龙涸而归诚。怀奸者数世而亡,资忠者累叶弥劭,积善馀庆,斯言信矣。

赞曰:逖矣前王,区别群方。叛由德弛,朝因化昌。武后升图,智昧迁胡。遽沦家国,多谢明谟。谷浑英奋,思矫穨运。克昌基绪,实资忠训。

《晋书》唐·房玄龄等

庐江世家何氏是什么意思?

庐江世家何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共诞生七大何姓郡望,分别是:庐江何氏(安徽)、陈郡何氏(河南)、东海何氏(山东)、郫县何氏(四川)、扶风何氏(陕西)、丹阳何氏(江苏)、齐郡何氏(山东)。“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说的就是何姓郡望。

郡望初步形成于东汉后期,发展于魏晋,盛行于东晋、南北朝。“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西汉沿秦设置庐江郡,但历代庐江郡治有很大变化,安徽省的庐江、潜山、六安、霍邱、霍山、合肥等,都曾经是庐江郡的郡治所在地。

庐江何氏,并非指居住在庐江郡中所有何姓人,而是指庐江郡中“灊”地一支有名望的何氏家族。庐江何氏兴起于魏晋时期的“小族”,至东晋才确立高门地位。其先祖始于何桢,历四世三朝,至东晋何充居中枢宰辅之重。

何充弟何准之女成为晋穆帝皇后,才得以跻身士族之列,虽未及当时的王、谢及桓氏之显赫,亦权倾一时,后庐江何氏家族一直绵延不绝,入南朝后在政治上仍屡有作为,直至梁末侯景之乱才衰落。

何充(东晋重臣)详细资料大全

何充(292年-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今属安徽霍山)人。晋朝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之子。

在晋康帝和晋穆帝时辅政。历任黄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而后官至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封都乡侯。曾与庾氏分别在让晋康帝和晋穆帝继位时有分歧,何充坚持父死子继,而庾氏则名托立年长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权,实际是想保持庾氏与皇室的血缘亲近。何充亦提出让桓温代替庾氏家族镇守荆州,是谯国桓氏在东晋堀起的重要起点。永和二年(346年)去世,赠司空,谥曰文穆。

何充美容英姿,善能文章,作有文集五卷(《唐书经籍志》、《隋书志》作四卷)传于世。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何充 别名 :何次道 国籍 :晋朝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292年(西晋元康二年) 逝世日期 :公元346年(东晋永和二年) 职业 :宰相 主要成就 :辅佐晋康帝和穆帝 代表作品 :文集五卷 籍贯 :庐江郡灊县(今安徽霍山) 官职 :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 封爵 :都乡侯 追赠 :司空 諡号 :文穆 人物生平,直言不讳,平步青云,佐命大臣,辅佐幼主,历史评价,轶事典故,家庭成员,曾祖父,祖父,父亲,兄弟,女,侄,史籍记载, 人物生平 直言不讳 何充风韵深沉高雅,以文章德行著称。最初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转任主簿。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贪污腐败,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肯定清廉,庐江人士倍加称赞。”何充正色道:“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与大将军所言不同。”王敦默然不语。旁人都替何充深感不安,何充泰然自若。由此得罪了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平定后,何充累迁至中书侍郎。 平步青云 何充是王导姨姐的儿子,其妻是明穆皇后的妹妹,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友善,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何充曾拜访王导,王导以拂尘指着床喊何充与自己同坐,说:“这是你的座位。”王导修补扬州官舍,回头对何充说:“这是为你何充而修。”晋明帝也喜爱何充。 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即位后,迁何充为给事黄门侍郎。 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领兵攻陷建康后,何充东奔三吴地区以王舒、虞潭等的讨伐义军。 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被平定,何充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后曾出任东阳太守,及后又拜建威将军,任会稽太守。何充在会稽郡有德政,亦推荐虞喜,提拔当地人谢奉、魏顗等作佐吏。后又迁丹杨尹。 王导、庾亮一起向晋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为老臣之助手。老臣辞世之日,愿陛下接受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由此何充迁为吏部尚书,晋封冠军将军,又兼任会稽王师。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何充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都录尚书事。晋成帝诏令何充、庾冰入宫可各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五十人至停车门。 不久何充迁为尚书令,封左将军。何充认为内外要职分人统领,可以互相纠正对方缺点,如果让事情专管于一人,那么对此人的考核就难以公正,于是上疏坚决辞让尚书令等职务。朝廷许可。改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将军封号不变。朝廷又让他兼任州大中正,何充以州里有先贤名流为由,坚决辞让不就。 佐命大臣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晋成帝病重。当时晋成帝二子司马丕和司马奕皆为婴儿,而庾冰怕一旦由成帝儿子继位,自己与皇帝的血缘关系会转疏,影响庾氏在朝中的影响力。故此以有外族势力威胁为由向成帝建议立年长君主,并推荐晋成帝之弟司马岳,晋成帝最终答应。何充建议说:“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忽然妄加改变,恐怕不是利国的良策。所以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如今琅王牙王继位,年幼的太子怎么办!国家社稷,灾祸将至!”但庾冰不听从,朝廷亦下诏以司马岳为嗣。 不久,何充及庾冰与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及尚书令诸葛恢皆受诏为顾命大臣。次日,晋成帝死,司马岳继位为晋康帝。晋康帝来到殿前,庾冰、何充两边侍坐。晋康帝说:“朕继皇位,是二位爱聊之力。”何充说:“陛下即位,是庾冰一人之力。若依愚臣的主张,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晋康帝面有愧色。 晋康帝即位后仍委政给庾冰及何充。而同年何充改任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出镇京口,以避诸庾。 建元元年(343年),何充出任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回避庾氏兄弟。不久,庾翼将举行北伐,庾冰出镇江州,何充入朝,向康帝进言说:“庾冰是尊贵的国舅,应做宰相掌管朝政,不宜远出。”朝臣讨论的结果否定了何充的建议。于是朝廷征召何充为都督扬州豫州徐州之琅王牙诸军事、假节,兼任扬州刺史,将军封号不变。此前,庾翼征发江、荆二州全部编入户籍的奴隶以充兵役,士人百姓纷纷谴责。何充打算征发扬州的奴隶来分担舆论对庾翼的指责。后因中兴之时已征发过三吴的奴隶,如今不宜再征发而终止。 建元二年(344年),晋康帝病重,庾冰及庾翼打算立晋元帝子会稽王司马昱为帝,但何充则建议立皇太子司马聃,并得康帝答允。康帝于当年逝世,何充随后以康帝遗诏立司马聃为帝,即晋穆帝。庾冰及庾翼因而十分憎恨何充。当时穆帝年幼,临朝的皇太后褚蒜子亦重用何充,让他可带甲杖百人入殿。又应何充认为自己不宜兼任中书监和录尚书事之要求,解任中书监并加授侍中,又赐其羽林骑十人。 辅佐幼主 穆帝即位后当年庾冰就逝世,次年庾翼亦患病,何充一人独掌大权,辅助幼主。庾翼临终前,上表朝廷请求将他的职位委托给他的儿子庾爰之。于是议论者都认为庾家世代守西藩,人情所归,应该依从庾翼的请求,以安人心。何充说:“不可如此。荆、楚是国家的西大门,拥有人口百万,北有强胡环绕,西与劲蜀为邻,地势险阻盘曲,绵延万里。所任得才则可平定中原,所任非人则国家社稷可忧,正所谓陆抗存则吴国存,陆抗亡则吴国亡,怎能让一个白面少年来充当此重任呢!桓温才略过人,文武兼备,经略荆楚的重任,非桓温莫属。”议论者又说:“庾爰之肯让桓温吗?如果他拥兵阻挡桓温,祸害不浅。”何充说:“桓温足以制服他,诸位不必多虑。” 于是朝廷让桓温担负守西藩之重任。庾爰之果然不敢争。何充以为卫将军褚裒为皇太后之父,应当执掌朝政,上疏举荐褚裒参与总领尚书。褚裒以居住狭窄为由,坚决请求做地方长官。何充说:“桓温、褚裒为一方诸侯,殷浩掌管诏令,我可以无辛劳了。” 何充身居宰相,虽 *** 改革之能,但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执掌国政,正气凛然,以国家兴旺为己任,凡是选任官职,无不以功臣为先,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人们因此敬重他。然而他所亲近的多有平庸乱杂之人,信任也不得其人,而且酷爱佛教,大修寺庙,供养的和尚以百计,浪费亿万而不吝惜。 亲戚朋友贫困短缺,他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由此遭受世人的讥议。阮裕曾对他开玩笑说:“卿志大宇宙,勇迈万古。”何充问其缘故。阮裕说:“我希图几千户人口的郡尚且不能得到,卿希图成佛,这志向能说不大吗?”当时郗愔和他的弟弟郗昙信奉天师道,而何充及他的弟弟何准笃信佛教,谢万讥笑他们说:“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何充能饮酒,素来为刘惔所看重。刘惔常说:“看见何次道饮酒,直叫人想倾尽家里所有的存酒。”极佩服何充海量而且能保持不露醉态。 永和二年(346年)正月己卯日,何充逝世,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司空,諡号为文穆。因其无子,以其侄儿何放继嗣。 历史评价 王导、庾亮:“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 阮裕:“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条而已!”“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 谢万:“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何尚之:“渡江已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举、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即何充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觊等,或宰辅之冠盖,或人伦之羽仪,或置情天人之际,或抗迹烟霞之表。” 《晋书》:“充抗言孺子,虽屈压于权臣,翊奉储君,竟导扬于末命,频参大议,屡画嘉谋,可谓忠贞在斯而已。” 赞曰:“次道方概,谋远忠贞。中军鉴局,誉光雅俗。夷旷有余,经纶不足。舍长任短,功亏名辱。”“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 洪迈:“百年之间,会稽王昱、道子、元显以宗室,王敦、二桓以逆取,姑置勿言,卞壶、陆玩、郗鉴、陆晔、王彪之、坦之不任事,其真托国者,王导、庾亮、何充、庾冰、蔡谟、殷浩、谢安、刘裕八人而已。” 赵翼:“呜呼!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亡,何充、庾冰、蔡谟皆庸材也,皝乃敢以此言试中国之从违;诸其臣者,畏其暴己罪状而徇之,诸葛恢不能固持其说,而晋事去矣。” 轶事典故 王濛和刘惔与僧人竺法深一同探望何充,但何充只顾著看文书而不理会他们。王濛于是说:“我今日特地与竺法深来见你,都是希望是能摆脱俗务,一起清谈,还怎能在低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则答:“我不看这些东西,你们又怎能存活?” 家庭成员 曾祖父 何桢,曹魏光禄大夫。 祖父 何恽,豫州刺史。 父亲 何睿,晋安丰太守。 兄弟 何准,何充五弟。东晋外戚,但专心事佛,不任官。 何充另有一兄,为何松之祖父,名佚。 女 何法登,王康之妻,生一女王夙旻,王夙旻嫁何元度(何惔子)。 侄 何放,何准子,因何充无子而过继到何充作为嗣子。 何惔,何准子,南康太守。 何澄,何准子,尚书左仆射。 何法倪,何准女,嫁晋穆帝司马聃。 史籍记载 《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作者头像
xidian创始人
上一篇:(河北省有哪些城市?)
下一篇:(荷叶馍怎么做)
网站地图